我國紙業步入發展高速路
添加時間:2012-02-25 15:17 來源:廣粘膠業 作者:廣粘公司
目前,我國紙業正處于從現有規模工業向大工業的過渡時期。紙業專家郭永新說,2001年,中國紙及紙板產量首次超過日本,排名世界第二位,以此為標志,中國成為毋庸置疑的紙業大國,到2002年,紙業大國的地位得以進一步鞏固。
據國家統計局統計,2003年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造紙企業達2766家,較上年增加179家;資產總計2637億元,較上年增加13.25%;工業總產值(當年價)1709億元,較上年增長22.25%;產品銷售收入1661億元,較上年增長25.96%;利稅總額161.5億元,較上年增長15.27%;其中利潤總額85.1億元,較上年增長16.9%;生產量4300萬噸。較上年增長13.76%。在轉向大工業的過渡階段,總的表現是社會需求高增長。從1985年起,我國紙和紙板的消費量每年以12%的速度遞增,目前年需求量約為3500萬噸,居世界第二位,需求年增長率高于GDP的增長率。
具體來看,從1991年至2001年,各主要紙類品種的社會需求年增長率,分別為新聞紙14.1%,印刷書寫紙9.5%,銅牌紙18.8%,生活用紙13.3%,白紙板及涂布白紙板19.5%,箱紙板及瓦楞原紙13.7%。據中國造紙協會預測,到2005年,中國紙及紙板消費總量將為5000萬噸,比2000年的3600萬噸增加1400萬噸,年均增長率6.8%;到2015年,紙及紙板消費總量將達8000萬噸,比2005年增加3000萬噸,年均增長率預計為4.8%。
在向大工業轉變的過程中,國內市場國際化成為中國紙業的主要特征。
國際化表現在產品方面是中國每年進口大量的紙漿、紙及紙板、紙制品;表現在裝備方面是重大技術改造的關鍵設備多數多國外引進;表現在資金方面是外商投資建廠踴躍。
江蘇省是全國造紙工業中引進外資最多、最快的省份,利用外資總金額達55億美元。目前,共有外資、合資紙企業10家,占全省規模造紙企業總數的13.9%,而產量卻占全省造紙企業的62.8%,產值占全省的79%,上繳稅金占全省的73.9%,實現利潤占全省的87.4%。
如來自印尼金光集團的APP(亞洲漿紙)公司目前在國內建了4個原料林基地、13家造紙級紙制品工廠。產品包括涂布紙板、銅版紙、雙膠紙,無碳復寫紙、衛生紙等多個品種。這類企業屬于拿國外的資金占國內的市暢因此,雖然市場未來前景廣闊,但競爭更加激烈,對國內重點企業也構成一定的危脅。
在向大工業的轉變過程中,造紙工業作為國家重點產業得到了國家的扶持,使全行業的競爭力大大增強。
紙業專家郭永新說,近幾年,國家對造紙行業的投資力度加大,1999年、2000年和2001年,國家增發國債資金中分別有90億元、105億元和70.4億元用于技改,而造紙被確定為“六個半標志性目標”之一,得到了重點支持。目前造紙業國債技改項目已經實施21項,總投資140億元,其中貸款82億元,重點企業技改項目的效益開始顯現,從而使國內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得到明顯增強。郭永新說,中國紙業要躋身世界紙業強國,決不能僅僅依靠內資企業,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國外企業到中國投資建廠,帶來先進的裝備及技術。外國企業進入中國,就成為中國紙業的組成部分,就成為建紙業強國的骨干力量。中國紙業正處于外資涌入的高峰期,特別是2002年,新的《外商投資指導目錄》將造紙列入鼓勵投資類及中央下放項目審批權后,大批外資項目開始啟動。這些項目的產品不僅能滿足中國國內市場需求,還會出口亞洲乃至世界其他國家,將真正體現“強國”二字的含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