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造這個神話的便是我市一家民營企業——廈門榕興紙業制造有限公司。12日,記者前往榕興紙業采訪,董事長許俊波指著公司最新的規劃圖說:“粉煤灰造紙漿項目一期工程將于今年八九月動工,一年后投產,年產值將達到20億元,二期建成后,年產值將達到100億元,每年上交稅收1億元以上。”
2004年“6·18”項目成果交易會上,榕興紙業與上海融申紙業有限公司成功對接粉煤灰造紙漿項目,這也是我市對接的第一個“6·18”項目,被列為福建省及廈門市2006年重點前期項目和廈門市重大科技項目,市發改委、市科技局給予共計120萬元的資金扶持。各級政府部門對項目的規劃、審批、落實積極推進,使項目得以較快地產業化。
在榕興紙業的會議室里,許俊波拿起一瓶看似很像橙汁的軟化劑說:“這就是項目的核心技術。”市發改委副主任吳明哲的一個比喻很形象——魔術水。原來,粉煤灰在高溫熔爐中變成液態后,噴出來便成了硬硬的絲,在軟化劑魔術般的作用下,絲又成了造紙漿。
隨后,許俊波又拿出一卷用來包裝的白板紙,“這就是加入30%粉煤灰造紙漿生產出來的紙張。”他告訴記者,以粉煤灰為原料產出的造紙漿,不但能夠代替部分紙漿,而且還能提高紙張的性能,讓紙張變得更白、更光滑、更平整。
在國際市場上,紙漿同石油一樣,價格一路上漲,每噸價格已升到5000多元,而粉煤灰造紙漿一噸僅賣3000-3500元。如此價廉物美的產品問世,自然受到市場追捧,南安、浙江、山東等地的造紙廠紛紛前來訂貨。
目前,榕興紙業僅有一條生產線,產能為5萬噸,而2005年我國的紙漿需求量為5000萬噸。因此,榕興紙業決定擴建,一期工程安排20條生產線,可生產60萬噸紙漿,二期建成后,共有100條生產線,年產300萬噸紙漿,將極大地滿足市場需求。
這個項目帶來的社會效益同樣令人關注。由于原料為電廠排放的廢物粉煤灰,該項目的實施,既可以凈化環境,又節約了森林資源,是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循環經濟項目。正因為如此,國內不少省市看中了這個項目,新疆、寧夏等地都前來與榕興紙業洽談。
許俊波說:“我們將走可口可樂那樣的發展之路,一方面自己生產,另一方面將設備及軟化劑供應給別人,讓這個項目也惠及其他地方,我們則牢牢地掌握核心技術。”可以預見,該項目將成為全國一個具有示范效應的綠色項目。(廈門日報)
聯系人:盧先生
手 機:18926841456
郵 箱:admin@56ky.cn
公 司:東莞市廣粘膠業有限公司
地 址:東莞市大嶺山鎮楊屋第一工業區愉和工業園